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作协动态

“城市·现实·创新——上海市作家协会近年签约作家成果交流研讨会”举行

2023年07月24日14:07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罗昕 点击:次

7月22日,由上海市作家协会主办,《上海文化》《思南文学选刊》承办,上海文艺出版社协办的“城市·现实·创新——上海市作家协会近年签约作家成果交流研讨会”在上海举行,上海市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马文运主持活动。

罗伟章、田耳、胡笛、李浩、张楚、来颖燕、王继军、谢锦、阿乙、东君、斯继东、桂传良、张怡微、池上、肖江虹等来自全国各地的作家、批评家、文学编辑,分别对赵松、走走、居平、君天、哥舒意、王瑢、小饭、默音、糖匪、王莫之、王辉城、王占黑、三三、栗鹿、王苏辛等上海签约作家的作品展开了详尽的文本分析,其中既有真诚的欣赏,也有犀利的质疑。

“作为一个编辑来到这里,不是来开表扬大会的。”《收获》副主编谢锦表示,编辑其实就是个专门和作家“过不去”的职业。在分析作家作品时,她也愿意把自己的意见给到对方,“不一定是正确的,但供作家在未来长远的写作中当做另一种声音的提醒和思考。”

对话也催生了作家们关于小说创作的反思。比如罗伟章谈到,而今谈论小说往往有一个倾向,就是把“故事”和“讲故事”分开来谈,有时过于强调“讲故事”,容易把“故事”本身看轻了。“如果故事本身可以给读者带来阅读的兴趣和美感,那它就不低级。”

赵松认为,在今天这样一个互联网时代,提供一个貌似友好的阅读语境并非一个作家应尽的义务和责任。“我更希望提供一个陌生的世界,就像一座并不是很高的山,哪怕只有几百米,但是很陡峭,并不容易攀登。我感觉陌生化的理解方式和处理方式对今天的世界来讲可能更有意义,更让我去琢磨一些可能性和不确定性。”

亦有发言唤起了深刻的理解和共鸣。比如走走在《想往火里跳》这部小说中加入了第二人称,这一次写作于她成为了疗愈的过程,她得以用一种抚慰的姿态拥抱自己。王瑢对“疗愈”一说深感认同,只是对她而言在小说中使用第三人称是非常有效的疗愈。“为了文学带给我的力量,我觉得我应该把它视为我余生的一种事业、一种追求,当然也是自己的爱好。”

在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王伟看来,本次研讨会有着特别的意义,首先,它是从研究作家作品的角度,对上海签约作家制度进行一次整体的审视;其次,邀请专业的文学从业者畅所欲言,让上海签约作家经此得以提升;同时,也是逐渐引导更多文学从业者关注上海作家与上海作品。

“我们开会并不是关起门自己评自己,我们也请来很多外地的知名作家、批评家、文学编辑,请他们从特殊的角度、不同的背景评价我们的作品。”王伟相信,从文学基础、文学队伍、文学氛围来说,上海都应该还有更多的好作品出现。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而今“上海青年作家”力量已成为中国当代文学的一支劲旅,在全国文坛具有重要的地位和影响。40岁以下的青年作家也已占上海签约作家主体地位。

“文学生态要延续勃勃生机,关键在青年,因为青年人是一座城市文学未来的希望所在。”上海市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马文运表示,希望通过持续加大文学创作扶持力度,丰富完善签约作家制度建设,组织革命历史与现实主义等主题创作等措施,在文学人才的培养、引进以及留住方面继续做实事,从而壮大作家队伍,推动文学事业实现新突破。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3242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