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闭按钮
关闭按钮

您当前的位置:主页>会员辞典

吴亮:无指涉的虚构

2014年07月29日11:54 来源:未知 关联作家:孙甘露 点击:次

—关于孙甘露的《访问梦境》

也许,围绕着这篇罕见的小说,我们可以建立起许多种解释方式。问题不在于我们能从中读出多少象征意义,而在于我们阅读这篇小说时和它所形成的新颖关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出于这么一个简单的考虑,本文并无意去推断《访问梦境》的意图,更无意去发挥它带给我们的广泛联想;我们只是想描述这篇小说如何在一个最丛本的阅读层面上显示的某些特征。事情其实并不复杂:一旦我们不去深究《访问梦境》本不存在的内在意义,仅止于它的无指涉的虚构性来予以描述,那么,有关它的秘密也就随之昭然若揭了。

《访问梦境》没有中心事件,当然也没有可供概括的故事情节,甚至连复述都成为不可能。所有出场人物名称都可以调换,任何一个细节都无关紧要,可以去除或者在另一处插入。小说(如果我们姑且还称它为小说的话)、的推进不是依靠它自身的逻辑或者某种来自外部的命运的力量,而是依靠一种纯修辞的转换与过渡。《访问梦境》彻底放弃了小说惯有的主题要求和基本的凝聚方式,沦为一堆词的集合,一堆无对应的毫无还原可能的词语梦想。阅读这篇小说的时候,我们的视觉仅仅在字面上在行页间依次滑行,在那些跳动的、不断位移和闪烁其辞的叙述中,我们受纯修辞的的导引,进入了一个被文字伪饰起来的文字现实。小说的进程是不可控的和随意的,充满不知不觉的转折,它总在引诱我们深入,并且还不时布设一些似乎有陷阱的假象,到处插上只有迷宫里才有的标志。可是它既没有陷阱,也不是什么迷宫。《访问梦境》尽管常常呈现出缺口,让我们忍不住停下来打量一番,期待或者猜测,可是在那些纯修辞的缺口中并无意义溢出。它纯粹是显示自己虚构木性的虚构,这可能是它仅存的真实。

当然,《访问梦境》里也有若千场景,不过这些场景的图象是十足虚幻的。这虚幻不是说它源于想象,而足说它总是被随即而来的抽象陈述蒙太奇式地冲淡和瓦解掉,重新成为一堆词语的瓦砾。我们经常在一个长句中,看到场景和物件的涵义马上被抽取出来,挤入描述的表层。抽象词语和物化词语彼此互换与渗透,造成了《访问梦境》在所指意义上的飘忽不定以及不可信任性,进而促使它始终停留在语象的层面。我们无法剥离这些语词,试图看清它背后的那个所谓被指涉的场景或事实。

在《访问梦境》中,找们不断地读到伪历史——一它以郑重其事的回忆方式向我们展示这些杜撰的历史碎片。通过捏造的书籍、经典和传说,还有充满诗性、灵感和想当然的即兴陈述,这些碎片混为一体,被压缩在它的文字流程中,遮遮掩掩地显露出另一部仿佛存在于某处并且被人们遗忘掉的历史。于是,一种本不存在的虚构历史的语言集群(即无对应物的漂离出来的历史学术语和伪素材的优雅碎片)摇身变为本身为是的存在。有趣的是,《访问梦境》不去消化这些碎片性素材,把它装扮成可能为真的历史想象,而是采取一种漫不经意的捡拾与扔弃的姿态,将它们充满漏洞和疑问地嵌入到小说的伪饰性叙述之中。

《访问梦境》带有炫耀意味的叙述还表现为它对人们阅读联想的先行阻止。在一些段落里,它把由名词导出的抽象概念并列在名词与名词之间,使这些可能被联想到的抽象概念改变了原先在背后常常是隐藏不见的站位,浮上直接可视的文字系列,将本来往往是通向背后现实或意义的指涉切断,变得空无一物。这样做的结果和方法,就是把小说的整个形态通通予以了语言的“此在化”处理。

“此在”在《访问梦境》里纯粹是一种文字的彼此关联,它毫无内涵可言。《访问梦境》既非描述人,也非描述物,它描述的仅仅是业已能指化了的文字。能指的文字以及文字的虚构性与不可信任性,构成了这篇小说的唯一所指内容。将能指所指化,又将所指在能指的游戏中消解掉,乃是《访问梦境》使人困惑不解的关键所在。

因而,我们有必要放弃由来已久的阅读习惯,即不再以曲解的方式将《访问梦境》归入或排出早先形成的文学观念,也不在努力从中破译所谓隐蔽起来的象征意义,牵强附会地寻找个别段落、细节乃至句子和现实或历史的影射关系。《访问梦境》的贡献不在于它内部蕴含了什么而恰恰在于它裸露了什么。所以我们的看法是,《访问梦境》的意义,在它独有的彻底裸露出文字此在性的和无指涉的叙述形态,它表明:将虚构文字作为虚构的唯一对象是可能的,同时也表明这可能究竟有多大。概括地说,《访问梦境》郑重其事地显示出一种很有启发性的语言观—把它所指作为所指主体,这种悖论式的互换会引出什么结果呢?结果只能是,对谎言的公然承认恰好去除了谎言本身。

版权所有 沪ICP备14002215号-3 沪公网安备 31010602003678号
电子邮件:shanghaizuojia@126.com 联系电话:086-021-54039771
Baidu
map